一、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本(114)1月7日新聞稿指出,我國去(2024)年迄今累計33例麻疹病例,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,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病例(含4起群聚),另1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。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,可經由空氣、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感染,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,若出現發燒、鼻炎、結膜炎、咳嗽、紅疹等症狀,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診斷,以阻斷疫情傳播。
二、為避免校園出現麻疹疫情,請學校落實執行麻疹防疫措施及衛教宣導:
(一)落實良好衛生習慣:平時應養成勤洗手及注意手部衛生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,如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,口罩如有髒汙,應勤加更換;打噴嚏、咳嗽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或用衣袖代替;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。
(二)維持健康生活形態:適度運動、充分睡眠、均衡飲食,提升自身免疫力。
(三)赴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護措施,避免感染:計劃前往流行地區者,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需施打疫苗,赴流行地區期間仍應注意個人衛生、呼吸道防護及手部清潔,非醫療必要避免前往醫療院所,以降低受感染可能性。返國如有發燒、鼻炎、結膜炎、咳嗽、紅疹等疑似症狀,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。
(四)避免出入人潮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,以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傳播。
三、檢附麻疹宣導圖卡1份(如附件),請貴校(園)下載運用並加強宣導,有關疫情資訊或相關防治措施,可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(http://www.cdc.gov.tw)/傳染病與防疫專題/傳染病介紹/第二類法定傳染病/麻疹
●國內發生大規模疫情傳播風險低
★國內幼兒MMR(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)混合疫苗,2劑接種完成率均高達97%以上,群體免疫高於歐、美、日等先進國家。
★依據國內麻疹血清學調查,1981年以前出生者,大多因為自然感染而有麻疹抗體。
● 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混合疫苗(MMR)
※ 建議高風險族群優先接種
★1981年(含)以後出生
1️⃣『醫護人員』經檢驗麻疹抗體陰性,且15年未曾接種MMR疫苗。
2️⃣『民眾』須前往麻疹流行區(如越南、印度、柬埔寨),經醫師評估後(抗體檢驗陰性)需接種(✈️日本、韓國非屬麻疹流行區)。
※接種禁忌⚠️
1️⃣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發生『嚴重過敏』反應者。
2️⃣ 孕婦。
3️⃣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 (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、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等) 。
4️⃣ 發燒或正患有極度中重度疾病者,宜待病情穩定後,再接種。
衛福部呼籲國人,進出醫療機構,出入人潮密集公共場所,應養成「勤洗手、戴口罩」等良好呼吸道衛生、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習慣,守護你我的健康。
麻疹可透過飛沫、空氣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,傳染力又很強,大人、小孩都要多加注意。
如出現疑似症狀,發燒、紅疹、結膜炎、鼻炎及咳嗽,趕快戴上口罩、儘速就醫,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,以利醫師診斷治療,也能降低傳播風險喔!
●麻疹潛伏期多久?
自感染麻疹病毒開始至出疹約7到18天,平均約14天左右。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。
●如何預防麻疹?
★接種MMR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。
★政府公費提供「出生滿12個月」及「滿5歲至入國小前」各接種1劑MMR疫苗,請家長按時攜帶幼兒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。
★建議1981年(含)以後出生者,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,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,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疾管署呼籲,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,擔心被感染的易感族群可戴口罩,並勤洗手,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黏膜處。相關資訊可前往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( https://www.cdc.gov.tw ),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(0800-001922)洽詢。
過年出國旅遊計畫已安排妥當了嗎?
快樂出門、健康回家,
出發前記得留意目的地疫情情況,
並落實個人衛生防疫!
特別是有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寶寶,避免前往麻疹流行地區,
守護寶寶健康跟麻煩說byebye~
冬至進補不只要挑對食材,更要煮熟煮透才放心!
掌握飲食安全5原則:
1、食材確認新鮮衛生
2、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
3、食物要徹底加熱煮熟
4、注意保存溫度
5、使用公筷母匙
選對方式不馬虎,才能暖身暖心過好冬~
一、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13年11月26日新聞稿指出,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且持續上升,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,第47週(11月17日至11月23日)門急診就診計26,077人次,較前一週(22,720人次)上升14.8%,疫情呈上升趨勢, 另上週社區定點醫師反映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,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、疱疹性咽峽炎為主,但常發燒不明顯、手腳卻有明顯紅疹。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雖仍以0-4歲幼兒為主(46%),但5-9歲占比(38%)和10-14歲占比(10%)近期持續增加,且5-9歲和10-14歲就診人次增加快速,單週分別增加17%和22%,高於0-4歲增幅(12%),請持續注意預防措施,以防範腸病毒威脅。
二、近期為腸病毒流行季節,為防範腸病毒疫情,請強化校園腸病毒防治機制,落實定期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並製作清消紀錄、洗手設備維護並提供適當之洗手乳或肥皂等,並請依疾管署訂定之「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」、「教托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」進行疫情防治及衛教宣導,如有群聚感染事件發生,應依規定立即通報,並配合衛生單位進行防治措施,並請依據「臺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及幼兒園腸病毒通報暨停課要點」(附件)規定,辦理疫情通報及評估是否適時採取停課措施。
三、請貴校(園)落實衛生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教學,加強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落實正確勤洗手,確實做好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洗手五步驟,搓的動作應注意抹上肥皂或洗手乳後,手心、手背、指縫互相搓揉至少20秒,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,鼓勵戴口罩,以及生病在家休息之防疫觀念,以維護自身、同學及周遭親友身體健康;並請利用「臺南市防疫小學堂」系列衛教影片,強化親師生衛生教育,教導正確防疫觀念,建立自我健康管理知能。
四、有關疫情資訊或相關防治措施,可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(http://www.cdc.gov.tw)/傳染病與防疫專題/傳染病介紹/第三類法定傳染病/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。
時刻防護諾羅OUT
從飯前洗手、食物煮熟到環境消毒,
每個小小習慣都能成為防護關鍵!
挑戰24小時遠離諾羅病毒START
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訂為「世界抗生素週」(World AMR Awareness Week),今(2024)年以「Educate. Advocate. Act now. (教育、提倡、立即行動)」為宣傳主題,邀請各國一起響應。
疾管署以「四不一要,Here we go!」為主題,辦理響應活動。
四不一要 口訣:
不主動要求抗生素
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
不吃他人的抗生素
不要隨便停藥
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
此外,也請大家透過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、加強手部衛生、依建議接種疫苗、合理使用抗生素,
共同響應預防抗生素抗藥性,維護人類、動物、植物和環境健康!
大家準備好體驗白靜的一日生活了嗎?
在這款趣味與知識並重的遊戲中,將跟隨白靜的腳步,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,並學習如何通過小小的防疫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。
快點選下方連結,和白靜一起找出各種常見疾病的防疫小物或措施,提升你的健康防護知識!!